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园共育>教子有方> 文章

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公开展示时的紧张感

发布时间:2019/2/28 16:22:31 作者:大一班 浏览量:769次

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公开展示时的紧张感

专家简介:杜丹,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教育分析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系毕业。曾先后在多家早期教育中心担任教师、咨询师、教育研究员,对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多有研究。

家长提问:“老师您好!我家儿子上中班,性格开朗活泼。可是,他却有一个让我很不解的问题,就是很不愿意别人关注他,不喜欢当众展示自己。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我发现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就是如此,动作明显比别的小朋友慢一拍,很放不开,有种很迟疑很胆怯的样子。平时如果有什么展示的机会,他也都是拒绝的,虽然我一直都在鼓励他。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我们家长要怎么去引导他呢?”

杜老师解析:这位家长您好,孩子生性活泼,机灵好动,可以说是为热爱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公共场合,尚且无法展现出如家里这般轻松自如的姿态,究其原因,可能与群体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有关。换句话来说,孩子一旦进入公共场合,便多了许多额外的顾虑,进而踌躇不前。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紧张感,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找到紧张的真正原因和应对方法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在舞台上表现得不够自如,很多时候会简单地将其归纳为“紧张”。比如会对孩子说:“你今天在台上的表演太紧张啦,有好几个动作都忘了怎么做。” 也有时会抱着鼓励孩子的心态,在上场前反复地叮嘱他们:“千万不要紧张啊!”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紧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每当他们听到一个全新的抽象词汇时,最常做的,就是与当下的情况建立起联结,并存储进记忆,下一次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再有意或无意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简单来说,孩子会在“舞台表现不好”这种结果和“紧张”这种表示原因的标签之间建立联结,却并不知道“紧张”到底代表着什么。这种表面联结的缺点是儿童很容易在没有认清自己情绪本质的情况下盲目压抑,一味地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却未能学会如何应对紧张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想要改进这一点,可以对孩子在现场的状态和感受做进一步的挖掘。比如上台前问他们:“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如果孩子回答说:“有点紧张。”可以进一步地探寻:“是怎么样的紧张呢 ?是脑袋里有了一些平时没有的想法?还是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可以具体地说一下吗?”把孩子在这个时候的答案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在表演结束后回顾演出的整个过程,并询问类似的问题:“当你开始表演以后,是更加紧张了还是好了一点呢?之前的想法和身体感觉有了怎样的变化,你觉得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变化?”随后,再将儿童平日练习时的状态记录下来。通过这三个时间点收集有关孩子情绪和生理心理活动的数据,和孩子一起比较分析:“你看,这些新的想法和感觉是你平时没有的,只有上台表演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些是你紧张的时候容易发生的现象。”

在这个看清本质的时刻,家长同时要强调“紧张”是人类都会感受到的正常现象,紧张并不是一个缺点,也不注定着失败的结局。同时再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能的应对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在台上容易为灯光、舞台道具、或是观众的反应分心,一旦走神了就可能落下节拍,或是忘记了应有表演的内容。后来又由于被批评或是自己的羞愧感不能平复,不敢再轻易上台。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说:“我们注意到你在台上的时候眼神一直在飘,观察舞台上下的各种情况,你自己也描述说因为关注这些新奇的东西而忘记了自己的动作,和小伙伴们相比节奏落后了许多。这是你上台表演的一个特点,但是没有关系,它并不是一个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是爸爸妈妈第一次在台上看到这么多从未见过的人和布置,也会好奇得东张西望的。让我们想一想,针对这个特点可以做些什么:下一次演出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去参观一下场地,或者观看一段以往表演的全景视频,帮助你熟悉环境。我们还可以一起想个好办法来提醒自己精神集中,比如即使练得再熟,上台时也要一直注视老师。或是不要向下看舞台和观众席,而是直视前方的围墙,脑海中除了回忆自己的动作什么也不要想。”

2.按照孩子的个人情况,建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并用积极反馈来进行强化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要克服紧张感,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畏惧感的产生有时候是内在天性与先前的负性经验反复交综的结果。想要一夜之间消除所有的阴影是不切实际的。不如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短期目标。比如对于连登上舞台都表现出强烈抗拒的孩子,要求他们一下子独立完成一个单人节目显然是强人所难。但是可以从最基本的“站在舞台上”开始,并将此设为短期目标,为之努力。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分析原因以外,还可以把演出的内容和形式调整得更为平易,比如寻找机会让孩子上台担任一个没有台词、不需要太多动作的小道具,或是站在合唱团的最后一排,随声附和地追随前排小朋友的歌声。在成功度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再增加几句台词、几个动作、一两句领唱、或是来到舞台中央,一步步潜移默化地实现更具挑战性的长期目标。切记在这个阶段,“表演给观众看”并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完成一些先前的不可能任务,积少成多,搭筑他们的自信心。

在这个阶段,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也必不可少。一些孩子正是因为家长最初不经意间的一句埋怨而落下了羞愧和恐惧感。还有的孩子对自我要求很高,一定要比同伴做得更好,获得别人没有的嘉奖,否则便认定自己是失败的,拒绝再上同样的舞台。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不论距离长期目标还有多远,都要肯定孩子已经做出的努力,看重过程,而非结果。并在孩子体会到“同伴压力”的时候及时地帮助他疏解,“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表演风格都不同,况且对于观众来说,表演得‘好’与‘不好’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只要努力了,你就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冠军,把准备的东西表现出来,你就是最棒的!”

3.家长参与到其中,和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充足的准备是精彩表演的前提。对于克服表演紧张感来说也同样如此。事前的反复练习,可以将生僻的表演内容内化成自然而然的流露。带着这种心理上的轻松参与最终的表演,正式的舞台和家里的客厅、学校的排练场相比,也不再有很大的区别。家长的主动参与,不把自己局限于观众或评审的位置,能极大地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比如协助孩子把家里布置得接近舞台环境,辅助孩子进行分段练习,帮孩子录像,然后一起观看和讨论,甚至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上台来一段亲子互动。事后回顾从创作到改进到登台的全过程,互相激励、一起克服紧张情绪,这些都将是儿童早期记忆中难能可贵的经历,足以受益终生。

上一篇让孩子从小就有幽默感

下一篇阅读让孩子变得自信

版权信息: 南京市兴宁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润发路333号 电话:025-52717810 邮编211103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